2024年08月27日
2023年,杭州成為中國第八座“兩萬億之城”,智能物聯、生物醫藥、高端裝備、新材料和綠色能源五大產業生態圈加快形成。
同年6月,杭州發布《關于打造“3+N”杭州產業基金集群,聚力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組建杭州科創基金、杭州創新基金與杭州并購基金三大母基金,由其參與投資N只行業母基金、子基金和專項基金等,最終形成總規模3000億元的“3+N”杭州基金集群。
杭州是中國老牌創投城市,一直以活躍的民營資本為外界知曉。進入2000年之后,硅谷天堂、普華資本、浙商創投、浙江賽伯樂等投資機構在全國嶄露頭角。VC2.0階段,杭州還誕生了銀杏谷資本、元璟資本等產業資本或產業人士牽頭設立的創投機構。
今年7月,21世紀經濟報道專訪杭州資本及所屬企業主要負責人,一幅地方國資著力打造創新生態的卷軸隨之緩緩鋪開。
當國資機構加速走向中國股權投資和創業投資市場的舞臺中央,杭州資本正成為杭州創業創新舞臺的構建者,讓人才、產業、資本在這座創新之城聞樂起舞、交相輝映,力邀更多科學家、創業者和投資人譜寫杭州創新產業新篇章。
本次專訪正值中國創投行業政策紅利釋放。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指出,“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鼓勵和規范發展天使投資、風險投資、私募股權投資,更好發揮政府投資基金作用,發展耐心資本。”
杭州資本黨委書記、董事長孫剛鋒表示,杭州地區民營資本活躍、民營投資機構多,但個體規模較小。通過構建千億級基金矩陣等舉措,杭州資本希望發揮國有資本耐心、穩健的優勢,成為社會資本與民營資本的賦能者,引導新興產業來杭加速發展。
“伯樂的伯樂”
今年7月有消息稱,紅杉中國近期完成了180億元的新人民幣基金募集,成為過去一年以來中國創業投資機構規模最大的一次募資活動。
據此前披露的信息,紅杉中國在2022年與杭州資本和杭州市臨平區政府、臨安區政府舉辦了紅杉中國人民幣七期科創基金簽約儀式暨交流活動,標志著紅杉中國新一期人民幣基金成功落地杭州。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地方國資機構紛紛下場做直投的背景下,杭州國資長期堅持將財務回報預期豐厚的初創和成長期直接投資業務交給子基金管理人,這樣的讓利之舉讓杭州資本贏得美譽——“伯樂的伯樂”。
在孫剛鋒看來,相較于“一花獨放”的直投模式,“百花齊放”的母基金模式具有基金組建更為高效、資金來源更為多元、項目發掘更為充分、價值判斷更為市場、組建速度快、撬動效應好的特點,能夠在實現國有資本服務地方產業導向的同時,更好地利用市場機制去篩選優質企業,更快地響應市場變化所帶來的投融資需求,更適應杭州產業發展的特點。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杭州資本已與超過200家各類優質機構開展合作。從資金去向看,穿透后,杭州資本參與組建的母基金,98%以上的項目、90%以上的資金投向民營企業,較好地發揮了母基金對全市股權投資行業的支柱作用。
這也是孫剛鋒和團隊的初心:“我們希望通過做大做強母基金的方式,去支持、引導民間資本,成為與城市產業共同發展的‘耐心資本’。”
2023年5月舉辦的2023中國(杭州)產投融生態峰會上,杭州三大千億基金集中亮相。根據規劃,杭州將加強不同類型、不同功能定位、不同投資階段基金之間的投資協同,服務五大產業生態圈高質量發展和現代產業體系建設。
三大母基金中,杭州科創基金、杭州創新基金均由杭州資本全資子公司運營。杭州科創基金的功能定位為政策性的政府引導基金,投資方向為“投早、投小、投科”,投資階段以初創期的科創投資為主,重點為全市人才創業、中小企業創新、專精特新企業發展、科技成果轉化提供政策性投融資服務。杭州創新基金的功能定位為市場化的國資產業基金,投資方向為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投資階段以成長期私募股權投資為主,重點支持杭州市五大產業生態圈企業規模化發展。
截至今年6月底,杭州科創基金累計組建規模超625億元,累計合作子基金數量超200只,撬動社會資本超500億元。杭州創新基金累計組建規模超980億元,累計投資項目超過400個,累計投資金額超280億元,撬動社會資本超730億元。
“進”一步做服務
“雙千億基金管理人。”這樣的標簽足以讓杭州資本成為幾乎所有頭部VC/PE基金管理機構的座上賓。但在杭州,這支隊伍長期將自己定位為“服務者”,思考最多的是,“我們還能為科學家、企業家、投資人做些什么。”
2023年,杭州市委、市政府賦予杭州資本“從事從早期科創投資到中后期產業投資全生命周期的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全新功能定位。
在杭州資本團隊看來,當前環境下資金對企業發展尤其重要,但企業全生命周期發展和高質量發展需要的絕不只是資金。要吸引更多企業來到這里落地生根并長期生長,杭州重要的一片長期提供養分的創業土壤。
以雙千億基金為鏈接點,杭州資本正在織起一張杭州的創新創業創投生態網,充分發揮國有資本的引導作用,引導更多創新主體和要素資源匯聚到杭州。
一方面,杭州資本聯合區縣,設立產投融服務中心,積極鏈接杭州資本生態圈資源,搭建起產業信息、融資信息匯聚平臺;另一方面,與產業龍頭、頭部機構、科研院所等展開合作,打造產業垂直方向的深度孵化器,提供圍繞創新創業的產業投資、概念驗證、創業輔導、成果轉化等服務。
“杭州科創基金通過子基金投資的早期項目中,已經有近100家完成上市。即便如此,這只是一筆‘小賬’。”杭州科創集團總經理曾維啟告訴記者,杭州科創基金最重要的價值是給杭州科創生態帶來的活力,“科創集團通過子基金覆蓋了(杭州)大約三分之一的獨角獸企業和60%的準獨角獸企業。換句話說,杭州科創集團通過子基金提高創新集聚的效應已經顯現。”
此外,以資本為紐帶助力人才創新創業,杭州資本牽頭組建的杭州市人才集團正在謀劃設立總規模100億元的人才基金,助力高層次人才項目落地杭州,讓人才項目在杭州這片創新的沃土上高質量發展。在科技成果轉化方面,杭州資本持續探索科技成果轉化基金院企子基金、直接投資和“先撥后股”三種模式,以加快推進杭州科技成果轉化中心建設,助力杭州科技成果轉化首選地建設。
早在2001年會上,杭州市委提出,發展高新技術產業,要把握“兩個重于”,即制度重于技術,環境重于政策。
“把機會讓給創業者,將資金(的配置權)交給投資人。”20多年后的今天,杭州重視創新產業生態的初心未有改變。這場采訪讓我們看到,杭州的國資機構不僅積極布局新領域,還在著力優化創新創業環境,力爭當好產業發展生態的培育者。
進一步了解可以發現,杭州資本的生態服務理念與杭州打造服務型政府的理念一脈相承。過去的十幾年中,杭州在營商環境方面長期居于前列,很早提出當好精準服務的“店小二”、要素保障的“后勤部”。為聚焦優化市場主體全生命周期服務,杭州市的營商環境改革清單如今已迭代到7.0版本。
“退”一步建生態
僅僅用“雙千億基金管理人”來介紹杭州資本是片面的。
截至當前,杭州資本已逐步構建起“科創+產投+人才+實業”四大業務板塊“四輪驅動”,加之“杭州科創基金+杭州創新基金”兩大千億基金“雙翼齊飛”的發展架構,將打造一流產業資本創新生態平臺,推動四鏈融合發展,助力杭州打造“產業興盛的新天堂”。
更為簡潔明了地說,杭州資本有能力通過不斷優化的創新服務生態引鳳筑巢,無意加入簡單粗暴的內卷式招商。
去年5月31日的首屆2023中國(杭州)產投融生態峰會上,杭州資本聯合杭州金投、杭州銀行發布《杭州產投融生態打造行動宣言》,提出牽頭構建科創金融服務聯盟,推動銀行、保險、證券、基金等科創金融要素集聚和深度合作,聚焦“投早投小投科技”,激發資本生態圈層參與主體投資活力。
“當好耐心資本、澆灌創新雨林,以國資基金推動各類經濟主體共榮發展的良好氛圍,即是發展目的也是社會責任。”孫剛鋒非常認可的理念是,對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而言,構建科技創新服務生態體系比投資單個項目更重要,構建長效伴隨成長的生態機制比靜態單項服務更重要。
他透露,杭州資本將改革重塑現有科技研發體系和機制,整合與外部科研院所的合作,提高對未來新增長點的前瞻研發投入比例,加快先進氣體實驗室、先進動力聯合實驗室的謀劃和落地,完善“科研攻關+實驗基地+基金投資”的開放式科技創新運作模式,提高“從0到100”的落地效率。
在城市產業生態創新方面,杭州資本正在建立健全“高精尖缺”人才的識別和招引機制,圍繞團隊組建、渠道組建、資質申請、商務拓展等領域,做深做實做長人才創業服務,打造高層次人才共合體,加快面向選拔創新型人才的人才基金落地,為全市科技創新不斷注入“源頭活水”。
“我們歡迎科學家和科研人才帶著技術來到杭州,與這里的投資家和企業家形成創新發展的合力。”杭州市人才集團總經理田佰辰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杭州人才集團不僅為人才項目提供啟動資金,還能在組建團隊、孵化空間、創業輔導等多元要素方面給予支持。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杭州市人才基金管理辦法即將發布,年內將正式開展投資;杭創(生命健康)營和杭創(人工智能)營已掛牌運營,其他領域杭創營將陸續推出。
根據規劃,杭州資本將錨定做強資本、做大產業、做優生態目標,圍繞從早期科創投資到中后期產業投資全生命周期,通過“接力投”“組合拳”等多重打法,加強杭州科創基金與杭州創新基金的協同聯動,充分發揮國有資本引領撬動作用,合力“澆灌”企業從“幼苗”成長為“參天大樹”,推動杭州市產業高質量發展。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作者:趙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