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05日
來源:行業新聞
文章來源:【浙江國資】微信公眾號
偉業百年開盛世,之江潮涌再揚帆。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賦予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光榮使命以來,浙江國資國企正進一步強化“動力引擎”作用,積極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十四屆九次全會精神,履行好責任、發揮好功能、發展好企業,勇當創富帶富幫富先鋒,助力我省經濟社會持續協調高質量發展,為早日建成共同富裕示范區貢獻力量。為此,我們推出“共富路上國企力量”系列報道,一起來看浙江國資國企在共同富裕新征程上的擔當作為。
浙江省屬企業70%的資產配置在能源、公路、鐵路、機場、水利等全省重點基礎設施及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領域。地方國有企業60%的資產配置在能源、交通、通訊、水利、環保、公共服務等全省重點行業、關鍵領域和重點基礎設施領域。
在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新征程上,國有資本進一步向關系國計民生的重點領域和重要戰略產業集中的同時,發揮控制力、影響力、帶動力,帶動各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繁榮、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發揮資金紐帶作用,強化金融支持,當好創富帶富幫富先鋒,全力激活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一池春水”。
助力構建產業鏈供應鏈生態圈
夯實共同富裕產業根基
近年來,物產中大、交通、國貿、巨化、杭鋼等重要制造業企業和商貿流通業龍頭積極構建現代供應鏈體系,整合上下游眾多行業和企業,創新各種合作模式,孵化帶動企業共同發展,助力國民經濟整體繁榮。
省屬企業拓鏈、強鏈、補鏈,發力內外貿供應鏈整合提升。以物產中大、浙商中拓為代表的首批全國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示范企業,深耕供應鏈管理和服務平臺,在產業集群配套服務、特色產品供銷一體化、現代國際物流等領域,走上了持續快速、規范穩定的發展軌道。
面對全球超常規貨幣寬松政策疊加供需錯配推動大宗商品價格高位震蕩,物產中大集團充分發揮智慧供應鏈集成服務商優勢,持續發力傳統基建配供,加大油氣等業務拓展力度;深入實施大客戶、大項目戰略,積極對接中交、中建等央企重點客戶,為杭紹甬高速、蕭山機場三期等亞運會重點項目提供大批量、高效率保供服務。今年上半年,集團黑色板塊中標及入圍配送配供項目266個,鋼材、水泥合計超246萬噸。
搶抓產業發展機遇,不斷做強做大交通關聯產業鏈。省交通集團旗下浙商中拓圍繞各類基建和制造業客戶的供應鏈需求痛點,融合全國線下網絡和產業互聯網平臺,創新集成服務模式,為客戶提供產銷銜接、庫存管理、物流配送、生產加工、產業金融、套期保值等全鏈條集成化管理和一站式服務。
聚焦暢通“雙循環”,省國貿集團打造旗艦企業、外綜服平臺、供應鏈公司等“三大專業主平臺”,瞄準“吃、穿、健”三大主攻方向,聯合上下游眾多企業做精做好商貿流通,重點打造現代紡織產業整合平臺,推動內部資源專業整合和外部資源并購重組。
省建設集團成立供應鏈金融公司和造價中心,補強新基建、智能建筑等專業鏈條;杭鋼集團強化供應鏈管理和渠道建設,促進業務協同和貿融結合;巨化集團做強做優做大氟化工等優勢產業,加快氟材料第二基地建設,向光伏、儲能、集成電路等應用領域拓展……此外,各省屬企業紛紛立足自身功能定位,找準切入點著力點,服務中下游企業和中小微企業,構建現代化國資產業體系,充分發揮國有經濟戰略支撐作用。
“增量提質”全方位普惠金融
強化共同富裕的金融支持
推動融資暢通工程迭代升級和普惠金融,浙商銀行、省農信聯社、財通證券、浙江金控、省擔保集團等金融機構主動作為,堅定走在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第一方陣,引導資金更多流向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發揮資金紐帶作用培育產業發展的新生機。
(一)聚焦“實體所需”,推動融資暢通
制造業是富民強國之本,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引擎。我省金融企業用好金融資源、金融政策和金融創新工具,著力解決制造業融資不平衡不充分問題,讓資本充分涌流到實體經濟各領域。
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為金融服務不夠接地氣。以服務民營、小微企業為定位和特色的浙商銀行創新區塊鏈技術應用,幫助企業將債權和物權轉化為電子金融工具,實現降杠桿、降成本、增效益。截至6月末,浙商銀行向民營企業貸款余額達6900多億元,其中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為2200多億元。
作為全省融資暢通工程的突出貢獻單位,財通證券全面啟動“深耕浙江”2.0 版、“鳳凰行動升級版助力計劃”等,上半年通過股權、債券等方式為企業新增融資388億元;推動浙江新能、浙版傳媒和李子園IPO過會發行;債券發行屢創同級別同地區最低利率;推出自研的“金服寶”ESOP(公司職工持股計劃)系統,已惠及16家上市公司,取得良好反響。
破解融資難點痛點堵點,省農信聯社出臺金融支持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發展舉措,建立企業減負長效機制。轄內農商銀行開展形式多樣的小微企業扶持活動,開展“一對一”清單式金融服務,最快可通過線上渠道實現“5分鐘放貸”。
浙江金控深耕政府產業基金投資運作,通過積極構建“1支母基金+3類投資方向+N個項目或子基金”的浙江特色基金群,發揮省產業基金對實體經濟的引領作用。截至7月底投資累計309億元,完成投資進度88%;累計撬動市縣政府、央企和社會資本投入額2821億元。
(二)順應“群眾所盼”,深耕普惠金融
省屬金融企業高質量開展民生金融、消費金融、幸福金融,建設推廣智慧網點,通過優化金融供給,努力提升廣大群眾金融服務獲得感。
省農信社所屬甌海農商銀行就是實施惠普金融的一個縮影。該行大力推進農民資產授托,為四萬多戶農民提供授托融資275億元,讓農村沉睡的資源變成資產、資金、資本,為農戶增收帶來源源不斷的紅利。積極探索股權流轉、抵押和跨社參股等農村集體資產股份權能實現新形式,將轄內一萬余家豐收驛站作為打通農村金融服務“最后一公里”的重要載體……鞏固提升農村集體經濟,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實現公共服務優質共享。
據悉,“十四五”期間,省農信社將持續新增投入8000億元信貸資金助力全省鄉村振興全面推進;率先在全國創新推廣農戶小額普惠貸款,為全省957萬農戶提供小額普惠貸款授信,服務覆蓋率達99.91%。
浙商銀行、財通證券、省金控公司、省擔保集團等金融企業也紛紛搭建數字化的財富產品體系,努力推進大類資產配置,滿足群眾多元化、差異化的理財需求。
(三)瞄準“未來所向”,發展創新金融
近年來,金融類省屬企業紛紛以數字化思維、方法和手段促進金融理念創新、制度創新、模式創新,利用大數據精準畫像,持續加大戰略新興產業、智能制造業金融供給,有效解決科創企業融資“卡脖子”問題,穩定企業未來發展信心。
財通證券公司積極落實“碳達峰、碳中和”重大戰略部署,推動綠色金融改革創新。充分發揮綠色債券、綠色股票指數、綠色發展基金、碳金融等金融工具作用,為綠色產業和綠色企業的布局、發展、升級提供專業金融支持。積極參與湖州、衢州等國家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建設,幫助盤活綠色自然資源,探索土地、資本等要素使用權、收益權證券化,創新直接融資手段。
浙江金控省產業基金及參股子基金共新增投資涉及大硅片、集成電路材料、5G 基金、工業機器人、新能源汽車、工業化養蠶等162個項目,其中數字經濟、生命健康、新材料三大科創高地投資項目占73.5%。旗下天道區域供應鏈金融科技平臺,深耕臺州試點,通過數字金融服務中小微企業7000余家,融資規模超30億元;通過數字風控產品服務企業10萬余家。
省農信社強化數字賦能,探索智慧治理新平臺、新機制、新模式。如永嘉農商銀行聯合縣紀委共同開發“農村限額工程全生命周期智慧監管系統”,對400萬以下工程招投標進行線上云監測,有效破解農村限額工程項目施工中降級發包、暗箱發包、圍包串包、履約不力等問題,構建農村基層限額工程陽光體系。截至6月末,該系統收到預警提醒217條,對192個項目進行云監測,項目累計投資額達2億元。
做強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
提升奔向共同富裕的新能動
做優做強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培育若干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是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具體要求。近年來,省屬企業積極推動資金投向新基建、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化工、現代農業、醫療康養等新興產業,并推動傳統產業的數字化升級和科技創新;全省各地市國資國企也緊盯代表未來發展方向的新領域、新動能、新業態,讓國有資本起到更大的戰略引領作用。
(一)杭州:200億元泰鯤基金正式落地,加碼杭州生物醫藥產業
7月13日,杭州上市公司泰格醫藥發布公告:規模達200億元的生物醫藥產業基金在杭落地。該基金由泰格醫藥的全資子企業杭州泰格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杭州市國資運營公司的子公司杭州產業投資公司、杭州高新創業投資公司和泰瓏投資共同發起設立,主要投向生命健康產業,是“十四五”時期杭州重點打造千億規模創新引領母基金的重要組成部分。
眾所周知,生物醫藥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具有投入大、投資周期長等特點,通過國有資本的引領布局,帶動知名投資機構、產業集團、社會資本開展廣泛合作,實現“母基金聯動子基金與直投”三輪驅動,有助于杭州加快打造完善生物醫藥投資平臺及生態圈,構建國際一流生命健康高地,助力“新制造業計劃”重大戰略落地。
(二)溫州:謀劃未來社區運營IP打造,助推區域協調發展
傳統產業提質增效,新興產業激蕩動能。溫州市現代集團正積極謀劃未來社區運營IP打造,結合農貿、文旅、養老、新零售等業務資源優勢,植入未來社區“九大場景”,聚焦基本單元共創,引領共同富裕的未來城市新場景。接下來,該集團將與中國電信溫州分公司在“城市大腦”、數字化場景、信息集成平臺等方面開展戰略合作,將商業生態、產業布局、資源優勢與中國電信的數字化、信息港緊密結合,致力打造“城市大腦+未來社區”創新運營的溫州樣本。
(三)嘉興:嘉心菜集團助農增收 提高現代有機農業園區平臺帶動力
城鄉居民收入比為1.61:1,農民收入連續17年居全省首位……嘉興在統籌城鄉發展上的成績令人矚目。近年來,嘉心菜集團作為“菜籃子”國有企業,充分發揮資源、技術、平臺優勢,積極探索共同富裕路徑。
該集團充分利用遍布嘉興市區的50余家生鮮門店及線上銷售平臺,與嘉興本地3家生態農場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上半年累計銷售農產品50多噸,銷售額40余萬元。同時,建立“公司+合作社+農戶”的合作模式,持續提高現代有機農業園區平臺的引領力、帶動力;創新建立訂單農業模式,在嘉興周邊、海南、山東等地與合作社、種植大戶、家庭農場等建立農產品收購訂單,帶動農戶10000多人增收3000余萬元。
(四)臺州:幫扶當地上市公司 以金融投資撬動產業發展
臺州國資形成城市產業運營與資本運作兩大發展驅動力,產融結合推動城市資源高效配置,加大向新興產業領域投資、拓展力度。
臺州市金投集團先后參與上市公司浙江天成自控、浙江天成科投、司太立近4億元;助力天臺縣銀輪股份完成對美國TDI公司4億元的海外并購。臺州市城投集團首個股權投資基金——臺州華睿石藥豐收股權投資基金采取市場化運作模式,基金規模達10億元,主要投向新興產業項目、擬上市企業股權和上市公司再融資。
此外,寧波、金華、湖州、衢州、義烏等多地聚焦農貿物流、貿易會展、文化旅游、職業教育和健康養老等產業,把數字化、一體化、現代化貫穿到國企改革發展實踐全領域,以金融撬動產業發展,勇當創富帶富幫富的“國資先鋒”。